金秋十月,思政之花在莲乡大地绚丽绽放。10月13日,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湘潭县第二中学携手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教学活动,组织教育实习队和思政教研组教师深入石潭镇芙蓉学校、中心小学,通过实地调研、课堂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共同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谱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实践队在石潭镇芙蓉学校
晨光微熹,实践队满怀热情早早步行抵达石潭镇芙蓉学校。在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后,全体成员参加了庄严的升旗仪式。伴随着雄壮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以“世界粮食日”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声声入耳、句句入心,激荡着师生们的爱国情怀,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青春力量。

与石潭镇芙蓉学校师生一道参加升旗仪式
“如何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有温度?”在随后的访谈交流中,石潭镇芙蓉学校书记兼校长张晋向实践队介绍了学校的创新举措。该校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将思政课堂延伸到毛泽东、彭德怀故居等红色展馆,让思政教育在沉浸式体验中润物无声。更令人振奋的是,学校紧扣时代脉搏,构建“思想铸魂+科技赋能”育人体系,运用AI、VR等新技术打造“云上思政”课堂,让悠久的湖湘文化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焕发新的生机。面对中考改革的新要求,芙蓉中学的思政课堂正在实现深刻转型——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通过框架梳理、案例分析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乡村振兴等时代课题自然而然地浸润学生心灵。

实习老师赵良发、龚舒梅访谈张晋校长
在石潭镇中心小学,一堂题为“我的家乡山和水”的思政课深深吸引了实践队员的目光。刘晓芳老师以“家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乡”的温情导入,精心组织“身边的美景我来赞”课堂活动。孩子们踊跃分享熟悉的稻田、村庄等家乡景观,抽象的思政概念在生动的生活体验中变得具体而深刻。

石潭镇中心小学校长冯文龙(中)和实践队一起观摩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时分,实习教师段妍杉与孩子们亲切互动,用生动的故事传递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这温馨的一幕,正是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生动写照。

龚超博士(右)、汤战副校长(左)为刘晓芳老师颁发授课证书
接下来的访谈中,实习老师汤舸、夏文轩与该校副校长汤战进行了深入交流。汤校长介绍,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和全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小学,学校始终立足乡村教育实际,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创新开展大课间德育活动与节日主题实践。她特别强调,学校注重将湘潭丰富的红色资源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不断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和革命精神的认同。学校坚持践行“人人都是思政教师”的育人理念,将思政教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与日常管理之中,通过班主任讲评、主题班会、实践作业等多种形式,实现德育工作的生活化、趣味化,让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实践队在石潭镇中心小学
此次实践教学活动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深入探索。它不仅是高校与基础教育学校的紧密“握手”,更是思政教育从“单兵作战”向“协同育人”转变的重要实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样的创新探索必将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宝贵的基层智慧。
【新闻链接】
湘潭县石潭镇芙蓉学校:该校是湖南省“芙蓉学校”项目之一。“芙蓉学校”项目是湖南省重点建设工程,从2017年开始,湖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4年时间内投入12亿多元,在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国家级贫困县,每县建设1-2所主要面向贫困学生招生的中小学校。为突出育人特点和湖南地方特色,省政府决定将该批学校统一命名为“芙蓉学校”。湘潭县石潭镇芙蓉学校于2021年7月竣工,同年9月正式开学。学校现有17个初中教学班,在校学生约800人。
湘潭县石潭镇中心小学:该校是一所百年名校,其前身可追溯至1903年春的养正初等小学堂,是湘潭县最早开办的小学。此后几经发展,1984年正式定名为石潭镇中心小学。百余年来,学校培养了众多人才,被誉为“涟水河畔一枝妍”。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到1500余人,是湘潭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小学之一。
(一审:张炳华、龚超,二审:黄爱英,三审:刘正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