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上午,“思政大讲堂”第57期在浏阳市新翰高级中学商南花职业生涯规划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以“新时代思政教师如何提升教育情怀”为主题,特邀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石玉平老师担任主讲,我院2022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新翰实习队全体成员参与了此次讲座。

石玉平老师主讲
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新时代教师队伍决定国家未来,是立德树人、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根基。面对全球化与科技变革,教育挑战加剧,亟需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以高质量教育引领未来。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核心问题进行讲授:
(一)立足时代,理解教师角色
当前,社会正逐步迈入少子化时代,而传统教学模式仍局限于“课业+智力”的单一框架,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型与重塑显得尤为迫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呼唤教师将理想信念、审美情趣与思维方式有机融合,实现从“管理者、灌输者、控制者”向“服务者、促进者、平等对话中的首席”转变,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教育所带来的多重挑战。

实习老师倾听讲座
(二)结合学情,探讨教育情怀
教育情怀,植根于伟大的教育担当,孕育于深刻的教育认知,成长于执着的教育探索,绽放于幸福的教育生活。这四重源泉,共同勾勒出教师精神的立体图景。从一线讲台到教研前沿,石玉平老师通过列举具体的教学教导实例,展现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学生成长的正确理解之上,不能偏于一隅,而应真正落实“五育并举”,让每一个生命在全面发展的土壤中茁壮成长。
(三)面向未来,提升教育情怀
教育家精神,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与价值实现的重要灯塔。其内涵丰富而深厚,集中体现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行为世范、言为士则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实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石玉平老师通过对比两堂课堂效果,提出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求教师在专业成长的不同阶段持续精进。教师要学会在课堂教学中沉淀经验,在竞赛磨课中锤炼技能,在科研探索中深化认知,逐步实现从专业性教师到经验型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的跨越,并最终向着教育家的理想境界不懈前行。

会场图片
整场分享会气氛真挚而热烈,内容深刻且生动。这不仅仅是一次单向的经验传递,更是一场双向的智慧启迪与情感共鸣。实习老师们深切感受到了教育情怀所承载的温度与厚度,进一步强化了对“以生为本、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认同。他们对于自身的专业成长路径也有了更清晰的图景:从最初学会“站上讲台”,到最终懂得如何“走进学生生命”。更重要的是,一粒名为“理想”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悄然埋下,点亮了一盏职业路上的长明灯,激励着他们用未来的整个教育生涯,去探寻“何为教育、为何而来”的深邃答案。
【新闻链接】
石玉平,研究生学历,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现任株洲市一中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教务科长、教研科长、学生科长、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等职务。现为湖南省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南省高考研究核心 成员,湖南省中考研究核心成员,湖南省基础教育核心专家。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审专家,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审核专家,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在线集体备课大赛评委,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评审专家,湖南省首批教师培训师。株洲市第一批核心专家,株洲市特级教师工作站主持人,株洲市第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株洲市中考命题专家,曾多次参加中考命题工作,长期从事中学政治命题研究工作。教育部“国培计划”授课专家,中国教师研修网特聘授课专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高中政治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长期从事中学政治命题研究工作,曾多次参加中考命题工作,多次参考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经常参加高三各类联考、省市统一检测命题工作。主持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5D循环模式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结题获奖,主持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普通高中生个性化培养实践研究》结题获奖,主持省教育科协课题《名优教师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是实践研究》结题获奖。撰写多篇论文在《中国德育》、《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教学》、《高考》、《新课程导学》、《教师教育》等期刊发表。其研究成果在全国各地多个学校推广运用,在全国各地做过高三一轮复习、高三二轮复习、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高考等方面讲座两百多场,深受好评。在近30多年的高中教学生涯中,曾参加多次省市教学竞赛获奖,1998年获得全国中学政治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市教书育人标兵、市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2003年晋升中学高级教师、2008年评为特级教师、2014年遴选为湖南省高中政治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2017年评为株洲市第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2022年晋升正高级教师、2023年遴选为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
(一审:吕开武,二审:黄爱英,三审:刘正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