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边界的认识,围绕“四个选择”的历史逻辑,我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读书报告会于2022年6月29日晚7点于立言楼A5-1举行。本次读书报告会由黄利新老师主持,徐德刚老师、米华老师、周韬老师莅临指导,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2021级全体同学参加,2020级硕士研究生旁听。
本次读书报告会由刘奕汝、王伟、谢何璇、易昕怡、陈昕阳以及戴秋慧六位同学为大家进行学习汇报。刘奕汝同学分享的中国政法大学游正林博士的论文:《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形成——“郝建秀工作法”的总结与推广过程及其意义》,认为该文将共和国初期纺织业总结与推广郝建秀工作法放回到在国营企业中贯彻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解读,并试图论证:总结与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的过程,不但是一个在技术层面上总结与推广一种工作方法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思想改造过程。王伟同学分享的著名党史专家杨奎松的论文:《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政策的演变》,分析论证了建国前后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资产阶级,都在中国失去继续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与可能,说明了资本主义在建国之后注定灭亡的命运,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谢何璇同学分享的兰州大学张景平博士的论文:《水利、政治与区域社会——以民国鸳鸯池水库建设为中心》,通过对鸳鸯池水库建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描述,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折射出了现代水利工程背后的国家身影,以及蕴含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诸多深刻互动。易昕怡同学介绍是当下最火爆的党史学者之一黄道炫的论文《“二八五”团下的心灵史——战时中共干部的婚恋管控》,通过讲解文章具体内容,集中向大家展示了共产党人的组织与集体意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动员能力,让大家对于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陈昕阳同学介绍的也是黄道炫的论文《1920~1940年代中国东南地区的土地占有——兼谈地主、农民与土地革命》,通过大量的史料来证明了中央苏区、游击区以及白区各村庄的土地占有与土地革命发展并不呈正相关状态,说明了土地集中度与土地革命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对于我们厘清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土地革命的动力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戴秋慧同学介绍的是行政学学者何海兵的论文《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变迁: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分析了我国城市基层社区制度是如何从单位制、街居制到社区制的转变过程。
六位同学汇报结束后,四位老师首先都对大家此次读书报告会的态度与充足的准备予以了肯定,与此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徐德刚老师认为同学们都很认真,有自己的思考,建议大家要运用反向思维,不仅要看论文的优点也要寻找它的不足。米华老师夸赞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与阅读范围之广泛,希望大家有专业的自觉,根据“四个选择”的逻辑考察历史上这些事件。周韬老师希望同学们读文章要结合现实,结合当前来谈收获与感想。最后,黄利新老师做了总结发言。他首先表扬了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大家的进步,同时也说明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专业之间的区别,历史学最重要的是求真,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应该在求真的基础上去求证“四个选择”,要证明四个选择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希望同学们不仅在读书的过程中,还是在未来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都要做到这一点。
此次读书报告会历时两小时,在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努力下圆满结束,分享内容丰富,学术交流氛围活跃,提升了同学们对于“四个选择”的认同,使同学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