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60余名思政课教师深入陕西省进行以“追寻红色足迹,赓续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教学调研活动。调研团一行深入陕西省延安市和西安市追寻红色足迹、了解红色历史、赓续红色传统、发扬红色精神,分别到洛川会议纪念馆、杨家岭、枣园、梁家河、西安事变旧址、西安博物院、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等地学习考察,并开展了移动思政课教学活动。
深入了解洛川会议,坚定夯实史学素养
7月10日,考察调研团前往洛川会议纪念馆学习。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省洛川县冯家村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指出了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的原则区别,确立了共产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实现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和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指明了正确道路。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任务和各项具体政策,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指明了方向。调研团教师认为,在思政课教学中特别是在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清楚洛川会议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让青年学子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革命所作出的巨大努力,不断加强学生的党史教育,夯实学生的史学素养。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不断增强斗争本领
7月11日,调研团到延安杨家岭和枣园学习考察。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的住处。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在枣园居住期间,继续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通过参观学习,全体教师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艰苦岁月,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了革命的新天地,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概论教研部教师认为,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参观的学习体会讲给学生,把这一阶段的历史史实和理论成果讲深、讲透、讲活。
走进知青峥嵘岁月,探寻伟大思想源头
7月12日,实践调研团来到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1968年底,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北京形成上山下乡运动高潮。1969年初冬,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的延川县,开始了他的7年知青插队岁月。调研团一行来到梁家河深入学习习近平在梁家河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了解青年习近平的思想升华的过程,学习青年习近平的实践锤炼的成果,感悟青年习近平的知行合一的品格。调研团教师认为,在对接现实中,我们找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与实践来源,深刻感受到在历史与现实的隔空对话中,领悟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深入西安博物院,感受中华民族文明
7月13日,实践调研团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博物院。西安博物院以馆藏文物“古都西安”为题,以西安作为13王朝的古都、一千多年建都史为主线,以历代文物的展示为基础,突出反映西安的都城发展史和都城社会生活状况。“千年古都”部分,以“西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隋、唐长安”、“明、清西安”为章节,集中反映历代都城规模、格局以及唐代以后,城市的发展变化情况;以模型、图板等形式,突出了城市规模及重要的宫殿建筑。在模型制作方面,特别突出了隋唐长安城,同时还制作了汉长安城、宋元城、明清西安城的模型等,突出了对城市发展史的展示。“帝都万象”部分,以“周秦文明”、“汉唐风采”、“府城华章”分为三个章节,以各个历史时期文物的基本用途为组合,从不同的侧面再现出帝都生活的万千气象。调研团一行纷纷感叹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我们理解中华文明以及以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重要启示。
参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发扬共产党光荣革命传统
7月14日,实践考察团来到了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驻陕办事处是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国民党管辖区西安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是全国所有的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中成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办事机构。“西办”利用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和地理位置,在维护和推动全民族抗日运动的发展,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八路军领取、采买、转运物资,组织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全体教师一致认为,八路军西安办事处虽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楼屋依然,已成为对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
置身红色场馆,打造移动思政课堂
在“追寻红色足迹”的过程中,院党委书记、湖南省高校思政工作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刘正妙教授等6名思政课教师置身红色场馆和历史遗迹,结合相关红色故事开展理论宣讲并拍摄视频,打造了“走进陕西”系列移动思政课堂。其中,刘正妙教授在党的七大会址讲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与党的纪律建设》;杨松菊教授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讲述了《八路军办事处的故事》;梁长平副教授在洛川会议纪念馆讲述了《洛川会议的历史意义》;黄兆慧博士在杨家岭毛泽东旧居讲述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思想精髓》;许浩博士在梁家河村讲述了《梁家河的初心》;伍安博士在西安事变旧址讲述了《西安事变始末》。为了讲好这些移动思政课,主讲教师在出发前做了精心准备,查找相关资料,认真撰写讲稿,到达现场后,按照“大思政课”教学和拍摄要求在相关场所进行宣讲和讲解,向同行老师和现场观众展示了一堂堂生动活泼的情景式、行走式移动思政课。这些宣讲课堂制成视频后将于近期推荐至校内外相关网络平台发布。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主题鲜明,意义深远,调研团深入革命老区,走进红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在行走中切身感受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历史性成就来之不易。通过红色主题教育,实践调研团全体教师一致表示,在接下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在干事创业中锤炼党性、磨炼意志、砥砺奋进。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将此行调研的成果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中,把切身感受讲给学生听并号召青年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两耳倾听伟大变革、用双眼观察社会变迁、用红心奉献崭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