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代表性科研论文(2003-2015年)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25 访问量:
序号 | 论文名称 | 发表刊物 | 发表期次 | 第一作者 |
1 |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08.10 | 吴怀友 |
2 | 培育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探讨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08.12 | 宋元林 |
3 | 邓小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构想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14.10 | 刘建武 |
4 | 马克思人的发展观及其当代启示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13.6 | 吴克明 |
5 |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15.9 | 吴怀友 |
6 | “当代生态文明研究与两型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10.6 | 吴怀友 |
7 |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论坛”综述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14.4 | 吴克明 |
8 | 发展理念转变与发展价值论转向 | 哲学研究 | 2008.10 | 罗建文 |
9 | 李维汉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贡献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2.4 | 戴开尧 |
10 | 中国语境下网络内容规制的合理性论证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2.11 | 张志兵 |
11 | 从多党合作制度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中国化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1.2 | 周韬 |
12 |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及其有效运用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0.9 | 宋元林 |
13 | 网络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10.7 | 吴毅君 |
14 | 美国非营利教育组织实现影响的制度保障及启示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9.4 | 禹旭才 |
15 | 推进科学发展观研究学理化的几点思考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9.2 | 吴怀友 |
16 | 论人与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9.2 | 吴克明 |
17 | 构建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模式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8.5 | 宋元林 |
18 | 德育生活化路径新探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8.6 | 赵惜群 |
19 | 论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要素的促动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8.4 | 赵惜群 |
20 |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8.1 | 胡正昌 |
21 | 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资源建设的实践及其启示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7.4 | 赵中源 |
22 | 论公民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两重性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7.5 | 吴怀友 |
2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6.5 | 刘建武 |
24 | 论当前中国社会政策的主流化趋势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5.5 | 刘敏军 |
25 | 当代农民政治性格变迁之考察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5.3 | 米华 |
26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呼唤领导干部政治道德素质的提升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5.4 | 尹杰钦 |
27 | 领导干部道德素质的现状及其成因解析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2004.1 | 尹杰钦 |
28 | 中国共产党选择、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求是 | 2011.17 | 刘建武 |
29 | 讲真话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基本要求 | 求是 | 2006.3 | 刘建武 |
30 | 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 | 求是 | 2005.16 | 刘建武 |
31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启示 | 求是 | 2004.1 | 刘建武 |
32 | 邓小平对利用资本主义途径方式的创造性探索与贡献 | 中共党史研究 | 2014.7 | 刘建武 |
33 | 从皖南事变前后看国共合作的困境 | 中共党史研究 | 2012.2 | 刘大禹 |
34 | 关于中共最早提出民族自决主张的时间考证 | 中共党史研究 | 2009.7 | 许彬 |
35 |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 中共党史研究 | 2009.2 | 刘建武 |
36 | 毛泽东的探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孕育 | 中共党史研究 | 2009.12 | 刘建武 |
37 | 毛泽东勤俭建国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14.2 | 吴怀友 |
38 | 井冈山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创新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14.1 | 黄爱英 |
39 |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路径初探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14.4 | 赵惜群 |
40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五步集群教学法”探讨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14.9 | 徐德刚 |
41 |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接续关系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2013.9 | 刘建武 |
42 | 民生幸福与制度选择的哲学探索 | 哲学动态 | 2010.1 | 罗建文 |
43 |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哲学发展的三种态势 | 哲学动态 | 2008.7 | 吴 畏 |
44 | 协调自由与平等的冲突——孙中山伦理思想研究 | 哲学动态 | 2006.12 | 朱春晖 |
45 | 国民党大陆败亡的“行宪国大”因素 |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 2015.4 | 刘大禹 |
50 | 论大学生网络德性及生成途径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4.5 | 吴晓蓉 |
51 | 论城乡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共同特征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4.4 | 李端祥 |
52 | 论执政党保障和改善民生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4.3 | 吴毅君 |
53 | 2000年以来毛泽东、邓小平党建思想比较研究综论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4.5 | 尹杰钦 |
54 |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考察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4.10 | 谢忠 |
55 | 美国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三阶段”与“三结合”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4.1 | 禹旭才 |
56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2 | 关洁 |
57 | 国外网络文化建设的经验及其启示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3.1 | 赵惜群 |
58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论纲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2.3 | 刘建武 |
59 |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高选拔任用干部公信度的主要成就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2.2 | 尹杰钦 |
60 |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政治价值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2.2 | 宋元林 |
61 | 美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五育”与“三性”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1.5 | 禹旭才 |
6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研究述论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1.2 | 尹杰钦 |
63 | 苏联模式衰败的缘由与启示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1.4 | 刘建武 |
64 | 关于毛泽东城市人民公社思想的历史考察及思考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1.3 | 李端祥 |
65 | 生态马克思主义与绿党原则和纲领之比较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1.3 | 吴畏 |
66 | 推进我国网络民主政治的多视角分析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1.6 | 王艳 |
67 | 试论社会政策正当性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0.6 | 吴畏 |
68 | 中国选择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分析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0.2 | 周韬 |
6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构问题研究概述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0.10 | 吴怀友 |
70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族区域自治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10.8 | 许彬 |
71 |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实践价值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9.1 | 吴怀友 |
72 | 网络文化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9.5 | 宋元林 |
73 |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9.6 | 刘建武 |
74 | 网络文化视角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9.1 | 吴克明 |
75 | 提高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公信度研究述论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9.12 | 尹杰钦 |
76 | 问题与探索:党的执政资源问题研究综述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9.5 | 赵中源 |
7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8.4 | 刘建武 |
78 | 民主: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德原则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8.6 | 尹杰钦 |
79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研究综述(下)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7.2 | 刘建武 |
80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研究综述(上)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7.1 | 刘建武 |
81 | 领导干部道德素质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三题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7.6 | 尹杰钦 |
82 | 论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7.2 | 李端祥 |
83 | 深化和谐社会理论研究,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6.5 | 吴怀友 |
84 |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视野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6.4 | 吴克明 |
85 | 论党的执政资源体系及其优化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6.5 | 赵中源 |
86 | 对深化邓小平“两制关系”理论研究的思考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5.6 | 刘建武 |
87 | 实事求是地评价当年的反“共产风”运动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5.5 | 唐根华 |
88 | 从中国共产党组织结构视角解读领导干部执政能力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5.6 | 尹杰钦 |
89 | 完善高校民主管理机制的探讨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5.5 | 宋元林 |
90 | 城市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比较研究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4.5 | 李端祥 |
91 |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特色观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2004.3 | 刘建武 |
92 | 论公共道德研究的理论维度 | 道德与文明 | 2012.2 | 廖加林 |
93 | 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文明建设 | 道德与文明 | 2009.1 | 陈春萍 |
94 | 尊重——公共生活中基础性道德价值 | 道德与文明 | 2008.4 | 廖加林 |
95 | 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 | 道德与文明 | 2006.5 | 陈春萍 |
96 | 论农民共享城市繁荣的道德意义 | 道德与文明 | 2006.4 | 罗建文 |
97 |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社会正义 | 道德与文明 | 2005.4 | 陈春萍 |
98 | 追求公正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 道德与文明 | 2005.5 | 罗建文 |
99 | 效率与公平兼得的范式 | 道德与文明 | 2005.5 | 朱春晖 |
100 | 恩格斯的“末世”论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9.12 | 朱学恩 |
101 | 当代知识论与社会科学哲学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7.11 | 吴畏 |
102 | 工程哲学:“元”哲学与社会认识论的视野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6.3 | 吴畏 |
103 | 社会知识论还是社会认识论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4.11 | 吴畏 |
104 | 科学理性的命运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3.1 | 吴畏 |
105 | 中美“两国协调”(C2)评析 | 现代国际关系 | 2012.5 | 黄仁国 |
106 | 论中共二大提出"民族自决"的历史原因 | 民族研究 | 2007.2 | 许彬 |
107 | 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研究论纲 | 伦理学研究 | 2005.5 | 尹杰钦 |
108 | 行政垄断的道德反思 | 伦理学 | 2004.12 | 罗建文 |
109 | 农民待遇与制度道德问题 | 伦理学 | 2004.4 | 罗建文 |
110 | 马克思评资本主义分配的正义性 | 国外社会科学 | 2014.1 | 朱春晖 |
111 | 新自由主义经济范式面临的价值冲突 | 国外社会科学 | 2011.6 | 朱春晖 |
112 | 邓小平“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及其理论价值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2014.8 | 吴怀友 |
113 | 邓小平的读书生涯及其特点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2011.5 | 刘建武 |
114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2009.9 | 宋元林 |
115 |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现状及其有效运用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2008.7 | 宋元林 |
116 | 社会关系和谐: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2007.3 | 吴怀友 |
117 |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研究述评 |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 2004.1 | 吴怀友 |
118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标准的思考 | 科学社会主义 | 2013.2 | 肖冬梅 |
119 |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2008.7 | 吴怀友 |
120 | 社会发展进程中利益群体分化的道德审视 | 科学社会主义 | 2007.6 | 罗建文 |
121 | 生态思维的认识论建构 | 自然辩证法通讯 | 2013.8 | 吴畏 |
122 | 恩格斯的“末世”论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9.12 | 朱学恩 |
123 | 当代知识论与社会科学哲学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7.11 | 吴畏 |
124 | 工程哲学:“元”哲学与社会认识论的视野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6.3 | 吴畏 |
125 | 社会知识论还是社会认识论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2004.11 | 吴畏 |
126 | 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 | 自然辩证法通讯 | 2003.2 | 吴畏 |
127 | 非诉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研究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10 | 李云霖 |
128 | 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的历史考察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9.9 | 刘大禹 |
129 |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转化及其策略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3 | 李红革 |
130 | 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网络文化的内容结构体系研究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3 | 宋元林 |
131 |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征、类型及其优化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6 | 宋元林 |
132 | 构建民生伦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5 | 罗建文 |
133 | 中国特色的民生伦理论纲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1 | 罗建文 |
134 | 构建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政府责任体系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9 | 胡正昌 |
135 | 论公共行政的道德基础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4 | 罗建文 |
136 | 行政垄断的道德反思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5 | 罗建文 |
137 | 从自发到自觉:民生幸福的价值追求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3 | 罗建文 |
138 | 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原理 | 高校理论战线 | 2012.2 | 刘建武 |
139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 高校理论战线 | 2010.11 | 宋元林 |
140 | 完善高校民主管理机制的探讨 | 高校理论战线 | 2005.11 | 宋元林 |
141 | 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高校理论战线 | 2004.5 | 赵中源 |
142 | 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审视与思考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2011.9 | 廖和平 |
143 | 论九一八后行政院的机构调整与改革(1932-1937) | 史学集刊 | 2011.5 | 刘大禹 |
144 |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与其它党派的合作及特点 | 史学月刊 | 2010.10 | 周韬 |
145 | 论抗战时期美国的援华政策及其实质 | 史学月刊 | 2007.8 | 周韬 |
146 | 孙中山的大同思想辨 | 史学月刊 | 2006.4 | 朱春晖 |
147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行政院的机构调整与改革 | 抗日战争研究 | 2009.8 | 刘大禹 |
148 | 非则言非,是则言是的实事求是精神 | 史学史研究 | 2007.2 | 黄仁国 |
149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述评 | 教学与研究 | 2009.9 | 吴怀友 |
150 | 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初等教育发展述论 | 教育史研究 | 2007.1 | 周韬 |
151 | 崇尚民生幸福是善治政府的价值追求 | 中国行政管理 | 2008.1 | 罗建文 |
152 | 认真践行“三年代表思想,大力整治学术违规 | 中国高教研究 | 2004.2 | 宋元林 |
153 | 论地方高校科研特色的构建 | 中国高教研究 | 2007.8 | 张岳伦 |
154 | 从社会学合理性之主题和预设看儒家文化合理化的潜力 | 孔子研究 | 2006.3 | 陆自荣 |
155 | 社会理论与社会科学哲学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2 | 吴 畏 |
156 | 大学生人力资源与社会需求的碰撞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9 | 戴树根 |
157 | 儒家礼制中的和谐追求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 2006.2 | 陆自荣 |
158 | “价值无涉”与“价值关联”:韦伯思想中的一对张力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 2005.2 | 陆自荣 |
159 | “仁政”真义诠解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15 | 朱学恩 |
160 | 积极倡导和大力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2012.4.27 | 吴怀友 |
16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2008.07 | 刘建武 |
162 | 探析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作-<<选折与创新:科学社会主义观在中国>>简评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2007.2.9 | 赵中源 |
163 | 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发展实践中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2006.8.18 | 刘建武 |
164 |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2004.5.31 | 刘龙洲 |
165 | 保障改善民生是实现中国梦的牵引力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14.12.19 | 吴毅君 |
166 | 坚持和弘扬毛泽东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13.12.3 | 刘建武 |
167 | 一脉相承的伟大探索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12.1.28 | 刘建武 |
168 | 如何推进大学文化的生态化建设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11.7.14 | 何频 |
169 | 生活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好途径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10.12.6 | 宋元林 |
170 | 正确认识和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文化多样化的关系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10.8.1 | 刘建武 |
171 | 刘大年对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贡献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10.08.31 | 黄仁国 |
172 | 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9.07 | 赵惜群 |
173 | 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9.12 | 吴毅君 |
174 |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9.08 | 吴毅君 |
175 | 谈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8.03.24 | 宋元林 |
176 | 培育网络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8.03.24 | 赵惜群 |
177 | 以促进现金和谐的成效体现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6.12.23 | 刘建武 |
178 | 重视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6.03.01 | 吴克明 |
179 | 解疑释惑的勇敢尝试 | 光明日报(六版.书评) | 2005.7.15 | 徐德刚 |
180 | 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5.1.31 | 戴树根 |
181 | 重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5.06.22 | 刘志坚 |
182 | 充分发挥高校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 光明日报(理论版) | 2003.6.7 | 吴毅君 |
183 | 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5.4 | 罗建文 |
184 | 保障房并轨政策助力新型城镇化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4.12 | 毛小平 |
185 |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4.9 | 罗建文 |
186 | 购房:住房分层与自我选择性流动 | 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14.7 | 毛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