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下午,我校第22场课程思政示范课活动在立言楼5-1报告厅隆重开讲。本场示范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兰英博士主讲,主讲课程是《社会学概论》,主题是“社会流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爱英主持,教务处相关负责人、本科教学督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及其他学院教师代表、22级思政专业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陈兰英博士围绕“社会流动”这一主题,从社会流动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功能、中国社会流动现状、社会流动理论等几方面娓娓展开。首先,以202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陆鸿的励志故事导入课堂,在引导学生学习陆鸿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的同时,引出社会流动的概念。其次,分析社会流动的类型,并引导学生思考:陆鸿的成功属于哪种流动?鼓励学生在新时代心怀梦想、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次,组织学生结合案例分组讨论“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概括,指出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引导学生明白教育是促进社会流动的重要因素,鼓励学生好好读书,练就真本领,为未来实现顺利就业做好充足准备。复次,全面深刻阐释了社会流动的功能。着重分析了垂直向上流动、开放型分层体系下的社会流动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正功能。又次,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以及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现状。接着,对比分析马克思关于社会流动的理论观点与西方社会学者的社会流动理论,解析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理论,进一步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最后,陈老师带着学生们一起共读**新年贺词中的经典语句,鼓励学生敢于追梦,坚持奋斗,将个人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定能梦想成真!
在交流点评环节,师生们对陈博士的授课表示高度肯定。有同学表示,陈老师的授课声情并茂、结构清晰、特色鲜明,深深地吸引了我,且与时事政策、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教学督导李连根教授对示范课作了详细点评,高度肯定了陈兰英博士扎实的教学功底,认为此次课程真正做到了“四个有机结合”,即理论与实际、内容与形式、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科学性与政治性有机结合,起到了“三个效应”,即激励效应、示范效应和提升效应。同时也希望陈老师深入社会,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归纳社会流动的基本规律,使这门课程的讲授实现进一步质的飞跃。
活动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爱英用“三个希望”作简短总结:希望老师们牢固树立课程思政意识,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努力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希望思政专业的同学们也开始形成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将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融入今后的教育实习,未来成长一名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希望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要做思政课的大力改革者、勇敢创新者,还要努力成为课程思政的支持者、示范者和引领者,在教书育人方面永远起榜样作用。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教学改革最热关键词之一。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力”的背景下和要求下,我校从去年上学期开始全面启动了课程思政示范课活动。活动开展一年来,课程思政示范课成效显著,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全校范围内逐渐形成了课程思政的浓厚氛围!
(一审吴巧玉 二审黄爱英 三审刘正妙)
新闻链接:
陈兰英,女,法学博士,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近年来,主持省级项目多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在《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讲《社会学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