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运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论述,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国情、了解党史,巩固专业认同,提升专业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在思政系主任凌应生、支部书记吕开武等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赴花明楼和韶山两地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教学。校教学督导团团长郭迎福教授全程参加。
游主席故里,忆前辈往事;看往事重现,承精神洗礼。上午9点,师生们到达刘少奇铜像广场。铜像通高7.1米,这个数字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刘少奇同志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是我们党的卓越领导人;第二,刘少奇同志终年71岁,寓意着他光辉而伟大的一生。铜像座西北朝东南,面部神情似微笑,似沉思,希冀的目光遥望着远方。随后,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按照既定的顺序参观刘少奇同志故居和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同志生前的卧室等场所,以及纪念馆内陈列的珍贵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同学们边参观边思考,实地感受刘少奇同志年青时代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从一件件珍贵文物、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中深刻领悟先辈们伟大的革命精神。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任重而道远。下午2点,师生们冒着酷暑,到达韶山。在毛泽东铜像广场,师生们向毛泽东铜像敬献了花篮,集体三鞠躬后缓步从左到右绕铜像一周,表达了师生们对毛主席的深切缅怀。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有序进入毛泽东同志纪念馆,详细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革命经历以及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陈列着大量的图片、实物和文献资料,共有展品1173件,其中实物198件,照片571张,文献404份;并结合内容重点,适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及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场景景观5处、油画13幅、国画3幅、雕塑5组、多媒体科技展项5个。展览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的发展阶段被分为“参与建党和领导工农运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十个部分,陈列展览科学、准确、生动地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丰功伟绩和崇高的人格风范,突出了毛泽东思想由产生、形成到成熟发展历程,突显了毛泽东主席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卓越功勋。随后,师生们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直至1910年的秋天离开这里外出求学。毛泽东同志故居简陋古朴,印照出毛泽东一生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一代伟人的精神风范。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先辈伟人的伟大贡献与高尚品质,纷纷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立志做有理想、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一审吕开武,二审黄爱英,三审刘正妙)